欢迎访问国际合作与交流处 学生交流办公室!

留学生活

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BC)交流总结

时间:2022-05-16来源: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学生交流科作者:点击:752

刘泽涵 191850121

 

为期110天左右的UBC交流生活结束了。如果简短的形容一下这段交换生活,我第一个想到的词是“多元化”,而丰富的多元化的校园生活中也不缺乏严谨的学术氛围。

开学最开始的四周是线上教学。最开始通知是两周,开学后几乎没有病例的增加,但是学校依然邮件通知我们线上教学再延长两周。线上教学的方式和国内没有太大不同,有的老师使用手写本书写,和课堂的板书没有什么区别,有的老师只是用幻灯片,也可能穿插比较短的教学视频。一门课每天的上课时间一般是一个小时或一个半小时(实验课也许时间更长,但是我没有在UBC修实验课),老师一般会提前十分钟下课,如果两门课挨在一起也有时间换教室。有的老师还会在课程中间加一小段休息时间,一般叫“bio-break”,就是去卫生间的时间。

我在UBC一共修了三门课,课程的三位教授在课堂上和学生的互动都是很多的,这与课堂人数没有太大关系。我有一门课修读人数目测应该至少七八十,老师讲完一段还是会坚持问我们有没有问题,中间也可以直接举手打断,向老师提问。很多时候在讲到难点时,如果没有人提问题老师甚至会担心我们是否真的听懂了,我记得有一位教授会喜欢说“以我之前的经验,讲到这里的时候大部分人都是一头雾水,你们确定都听懂了吗?”一般的课程没有固定的习题练习,有的教授会推荐几本教材,上课的内容会发电子版的讲义,提供预习和课堂参考。我上的一门本科生和研究生都可以选的课程,最后的几节课老师交给修这门课的几个研究生来讲,这样课程内容包含了研究生正在做的科研方向,对本科生来说是很好的学习材料。

教授用投影仪进行课堂教学

UBC的学习氛围可以完全体现在校园中央的大图书馆,那里有诸多门类的专业书籍,有绝对安静的静音学习区,有自习专用的电脑,即使忘记带电脑也可以学一天,当然也有提供休息和讨论空间的咖啡厅。在工作日图书馆一般是爆满的,图书馆从早上六点开到晚十一点,在考试周,图书馆随处可见堆积如山的资料书籍,很多同学一杯咖啡、一叠饼干就能学一天。

阴天下的图书馆(中间的古老建筑)

关于UBC的学术氛围与学术实力,我只能描述我所在的化学专业的情况。UBC的化院实力雄厚,之前我不是很了解,后来才慢慢知道给我上课的教授都是他们所在方向的佼佼者,上课讲到某一内容时,有时就会顺便讲述他们某个朋友或故交正在做的最新学术研究,老师的科研实力大大提高了课堂质量。和大部分西方的高校一样,UBC的老师和技术员等等在周末是绝对不会上班的,平时也一般会早早下班。但是很多实验室里的研究生在晚上或者周末都可能会在忙他们的研究项目,周末的实验楼依然有照常学习工作的研究生。我在化院一位教授的课题组里实习,也被这样的学术氛围感染,周末也会经常来实验楼学习和科研。

UBC位于加拿大温哥华,纬度很高,在太平洋沿岸。冬天不至于很冷,降雨降雪比较多,夏天因为靠海的原因也不至于很热。温哥华的春天和秋天是很漂亮的,周围有海有雪山,UBC校园西北边就有很棒的沙滩。我在温哥华没有体验到最美的季节,三月四月的温哥华很多雨,有些阴冷,不是最舒适的季节,好在学校宿舍供暖很足,一直到四月中旬。初春时学校里樱花很多很漂亮,有些街道好看到不像是校园,像是一个海边度假的地方。

校园里的樱花,Harvest是校园里一个商店

交换生在UBC一般都能租到学校提供的住处,这是很重要的。UBC的学生宿舍很紧张,本校学生一般只能大一在宿舍住一年,大二之后就要自己到外面租房。租房带来的问题不仅有每天通勤的麻烦,学生还要面对温哥华高昂的租金。UBC校内的宿舍租金普遍比外面要低,配套设施也是很齐全的,包括厨房、水电、无线网、洗烘等等。校内的食堂我认为并不理想,菜品很少而且价钱也不便宜。自己做饭还是比较方便的,校内就能买到很多食材,附近还有一家大型超市“save on foods”,每次坐校车去那里买菜都能在车上看到很多拿着大购物袋的同学,大都是和我一样去那里进行一周的采购的。交通方面,UBC给交换生提供了公共交通免费乘坐的优惠,只需要花5加元办一张公交卡,就可以乘坐校车、公交、地铁去到温哥华几乎每个地方,这个还是很方便的。

学校的一个食堂Open Kitchen

UBC的校园生活很丰富,基本上都是学生自发组织的,我在UBC的这段时间体验了这里的社团文化节、运动会等等(这里的运动会只有马拉松、山地车、游泳三个项目以及三者合在一起的“全能项目”,在周末举行,全程学生组织),校园中轴线上有很宽的一段路,经常会有学生摆几张桌子,就可以办一个小活动。我不清楚学校是否对这样公共场地的使用进行限制和管理,但是我看到了同学们自发组织的活动的多彩,例如运动打卡、小型演唱会、癌症的科普小课堂,我也看到了关于反对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小型演讲,还有穆斯林的文化、宗教类型的集会等等仅限于某个地区或文化的活动。

作为一个交换生,在UBC我没有固定的班级,也没有辅导员或者教务员这样的老师可以快速寻求帮助。我在去之前没有找到曾经来交换过的学长学姐,可以说一切都是靠自己。出国之前我发过几十封邮件,确认选课、宿舍等各个事项,大部分邮件都能在一周内得到回复。去到UBC也是全靠自己开宿舍、办公交卡等等,总结下来学校的工作人员都很乐于帮助我,学校的生活圈也很完善,在学校的网站上也能找到生活和学习的指南。完全没出过国也不用担心,认真仔细查找学校网站,多观察多提问,大部分事情都能自己搞定。

温哥华的华人很多,在校园里几乎每天都能听见有人在讲中文,当地人对华人都是很友善的。虽然温哥华的治安不能说很好,但是在学校附近活动还是比较安全的。需要提到的是宿舍没有任何摄像头,也没有保安、宿管之类的工作人员,住在楼里的学生可以随意带其他人进宿舍,陌生人也可以在有人进出的时候混进宿舍楼。虽然这种情况应该基本不会发生,但是还是存在安全隐患的。我想国外的学校宿舍基本也都是这样的。

作为结尾,我想感谢母校提供给我这次出国交换的宝贵机会,这次交换我收获颇丰。也希望未来去UBC交换的学弟学妹们能够达成自己学业上的目标,希望母校与UBC的合作关系能走的更长远。

临行前于图书馆门前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