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玲191820214 国际关系学院
2022年夏,我参加了为期五周的线上项目——北京大学-芝加哥大学国际政策暑期项目(PKU-UChicago International Policy Action Lab Program)。交换虽然短暂,但已收获满满,基本实现了我对提升专业技能与接触留学氛围的申请初衷。
IPAL项目旨在使参与者掌握经济计量方法并运用Stata等数据分析软件开展国际政策分析。项目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侧重,全程使用英语教学。其中,北京大学负责前两阶段,芝加哥大学哈里斯公共政策学院负责后一阶段。
第一阶段是应用经济学(Applied Econometrics),也是我收获最多的部分。来自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的秦雪征教授由浅入深地讲解了计量经济学的基本模型及其应用。包括基础的线性回归、最大似然估计、面板数据模型,到工具变量估计、离散选择模型、断尾回归模型等等。对于初次接触计量经济学的我来说,面对大量数学公式尤其是其英语形式是巨大的挑战。然而,得益于秦教授逻辑清晰明了的讲解和耐心细致的解答,我仍能跟上他的上课思路。
在每次计量模型授课后,项目设置了相应的Stata Lab。在助教指导下,我们直接将当日所学运用于实际分析,这极大弥补了我先前做定量研究时的不足。而AE部分最重要的考核是一篇运用计量经济学的实证论文。尽管我的经济模型相当粗糙,但由于教授对实证研究的要求与我校政治科学研究方法课的标准基本一致,我对论文整体架构没有太迷茫。
第二阶段是Stata编程(Programming in Stata)。助理教授陈嫣然从零开始系统讲解了Stata编程语言,又介绍了一些当下实证研究中论常用的因果推理方法,如差异差异(DID)、匹配、不连续回归(RDD)等。
第三阶段是实证研究项目(Capstone Research Project)。根据项目前的学生投票结果,此次Capstone选择了俄乌冲突对美国市场的冲击为研究内容。来自芝加哥大学哈里斯公共政策学院的助理教授Austin Wright,为我们提供了一手的美国各个行业销售数据。在一步步的指导下,我第一次成功使用Stata绘制了影响程度热点地图,这是我之前从未设想过的切入角度。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IPAL项目参与人数较多,但设置了丰富的答疑时间与沟通机会。每个工作日的晚上皆有助教实时答疑,我在完成作业和复习课堂内容时有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随时提问。Austin Wright老师并不直接授课,却开放了一对一的Office Hour。而在学生之间,IPAL在Capstone阶段划分了互助小组。我也在本组中认识了一位热情帮助我debug的北大同学。
上课之外,IPAL在线上开展了芝大MPP项目宣讲、北大高端讲座直播、视频畅谈会等活动,也在线下组织了亚投行参观。不过由于疫情防控原因,亚投行的活动仅向当时在北京的同学开放,大部分参与者无法成行。